跳至主要内容

意大利中国理事基金会(ICCF)编撰的第十六期 《中国年度报告》 于6月20日(星期五)在米兰博科尼管理学院的费雷罗礼堂隆重发布。本期报告主题为《中国2025 | 经济与政治分析:聚焦中意农食产业最新动向》 。发布会邀请了中国驻米兰总领事 刘侃,博科尼管理学院院长 斯特法诺・卡塞利(Stefano Caselli),ICCF会长 博赛利,以及众多ICCF会员、企业家和专业人士代表出席。

今年, ICCF 研究中心 继续将报告分为上下卷,在春秋两季出版,以保证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。报告不仅汇集了ICCF会员的贡献内容,今年更新增多位 学术界权威人士撰稿,是当前意大利关于中国最为全面的展望之一。报告以意大利语撰写,内容涵盖大量原创数据与研究分析,是希望拓展对华业务的中小微及大型企业的重要工具。

ICCF我们所经历的历史时刻的复杂性有目共睹。 会长 博赛利表示: “当下国际形势变幻莫测,这一历史时期的复杂性有目共睹。正因如此,ICCF研究中心编撰的《中国年度报告》成为企业及个人理解中国及其双边和多边关系变局的关键参考。

内容概要: 本报告提供了关于中国最新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全景式分析,帮助读者把握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,发掘与意大利的潜在协同领域。全书分为三章:一是中国国内经济政治形势;二是国际经济政治形势;三是意中农食领域的合作与创新。

中国国内形势: 第一章对2024年中国政治经济形势进行了系统分析,并更新了2025年前几个月的发展动态。 服务业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,高端制造业与新能源车则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。 2024年,中国GDP增长5%,得益于出口表现强劲以及针对性的刺激政策; 2025年第一季度,, 增长进一步加快至5.4%。 但挑战依然存在:国内需求依旧疲软,通胀接近零,通缩压力持续; 房地产行业 虽有中央出台的多项举措,但整体仍呈下行趋势。 2025年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,标志着“十四五”及“中国制造2025”规划收官。人工智能、电动车与可再生能源领域成果显著,在 技术领域 ,半导体的生产与自主可控依旧是关键难题。2025年3月的“两会”明确了下阶段发展重点,包括:提升民众福祉、刺激消费、扶持民营经济、深化社会医疗改革以及推动生态转型。社会层面,报告指出两大新趋势:人们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关注上升,以及年轻一代在职业和价值观方面展现出新的期望,同时,社会对女性主义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。

国际形势: 第二章对国际经济政治环境进行了详尽分析,重点关注中国的作用,包括“一带一路”十年进程及其最新衍生倡议(全球发展倡议GDI、全球安全倡议GSI、全球文明倡议GCI)。 2024年,中国外贸规模再创新高,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高科技、制造业(高科技、汽车、电子产品);进口以战略性零部件如集成电路和矿产资源为主。 与东盟、欧盟、美国的关系仍居核心地位: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,欧盟和美国则长期处于对华逆差状态。 意大利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,但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,原因在于进口额庞大,而对华出口仍面临市场准入障碍。在对外投资方面,2024年中国海外投资主要集中于能源、原材料及高科技,重点投向东盟与非洲;对欧洲的投资则聚焦于电动车行业,特别是匈牙利。与此同时,流入中国的外资却有所减少,尽管中国出台多项改革以吸引技术与先进制造领域的投资。年初,特朗普重返白宫,以及美中关税战升级,对国际形势造成冲击。中欧关系正经历再平衡,中意关系则在《2024–2027年行动计划》框架下进一步发展。此外,中国继续在亚洲、非洲、中东及中亚地区巩固双边与区域关系,以强化其多极化全球战略。

意中农食合作聚焦: 最后一章深入分析了中意农食行业的发展及前景,重点关注双边贸易往来。 2024年,意大利农食出口总额达700亿欧元,占全国出口总额11%。. 对华出口较疫情前增长30%但总额仅约6.3亿欧元,尚未充分发挥潜力。出口商品以巧克力、咖啡、乳制品、葡萄酒、意面和肉类为主。中国高度依赖农食进口,2024年进口额超过2150亿美元,并在法规与技术层面推行深度改革,出台了《食品安全法》(2023年)及《智慧农业规划(2024–2028)》。然而,欧中关系紧张导致双方对包括农食在内的战略商品互征关税, 意大利企业需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 ,突破关税与非关税壁垒,拓展市场,并把握中国对高品质与食品安全日益增长的需求所带来的机遇。

ICCF 会员在本网站会员区可下载报告全文。

如需了解详情,请联络 centrostudi@italychina.org。